俄罗斯著名作家索尔仁尼琴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俄罗斯永远都是那个躲在森林里瑟瑟发抖的民族。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 从地理环境来看,俄罗斯确实面临着独特的战略困境。与美国和中国这样的世界强国相比,俄罗斯缺乏天然的地理屏障。美国东西两侧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构成了天然防线,中国则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等天然屏障。而俄罗斯广袤的土地几乎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这种地形在军事防御上极为不利。历史上,每当俄罗斯国力衰弱时,外敌入侵就如入无人之境。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俄罗斯先发制人的安全观——他们不愿将国家安全寄托在敌人的善意之上。 这种安全观也解释了俄罗斯为何对乌克兰问题如此敏感。虽然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已有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国加入北约,但俄罗斯的反应相对克制。然而当乌克兰表现出加入北约的意向时,俄罗斯却大动干戈。这看似矛盾的行为,其实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 俄乌战争初期,俄罗斯经济出人意料地展现出强劲势头。国际油价飙升,加上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大量采购俄罗斯能源泰兴隆配资,使得俄罗斯财政收入大增。战争还激活了军工产业,带动就业和内需,推动经济以4%-5%的速度增长。普京甚至宣称,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俄罗斯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但2025年形势急转直下。俄罗斯经济放缓、通胀高企、预算赤字扩大、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接踵而至。这种转变与西方政策调整和乌克兰战术变化密切相关。 战争初期,西方限制乌克兰使用进攻性武器打击俄罗斯纵深目标。但2025年初,德国总理默茨宣布解除这一限制,允许乌克兰使用包括金牛座巡航导弹在内的武器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这一政策转变让乌克兰得以对俄罗斯能源设施展开系统性打击。 2025年9月,乌克兰的打击行动达到高潮:
展开剩余56%发布于:天津市满瑞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