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馔小记》天牛宝
闽地多山,海环其三。山珍海错,杂然前陈。每至市井,辄见庖丁解牛,灶婢调羹,烟气氤氲中,自有一番\"鼎鼐调和\"的功夫。此地饮食之道,不似川湘之泼辣,不类淮扬之甜腻,倒像那\"雨打芭蕉\"的南音,清雅中透着隽永。
世人皆知\"佛跳墙\"之名天牛宝,却不知这道\"坛启荤香飘四邻\"的佳肴,原是落魄文人的\"寒夜慰藉\"。某年冬夜,几个赶考举子将残羹冷炙尽倾瓦罐,文火慢煨,竟成绝味。如今这\"福寿全\"倒成了富贵席上的珍馐,鲍参翅肚在陶瓮里\"相濡以沫\",需得老火伺候十个时辰。这般费时耗力的吃食,寻常百姓怕是\"望坛兴叹\",唯有贵客临门,方肯\"解囊\"相待。
展开剩余73%莆田人吃羊,最是刁钻。那山羊须得在温泉里\"沐\"过,皮肉分离时方能\"玉骨冰肌\"。我见过老师傅片羊,薄如蝉翼的肉片在青瓷盘里\"列阵\",蘸着蒜泥老醋,倒像是给羊肉\"画龙点睛\"。这般吃法,比那北地\"大块朵颐\"的豪迈,更多三分文人雅趣。
福州街头的\"荔枝肉\"最是有趣。猪肉经庖人巧手,竟化作\"绛纱裹玉\"的果形。某次见厨娘执刀,在肉块上\"走马观花\"般剞出菱纹,入油锅时便\"绽放\"如花。这般手艺天牛宝,怕是要让真荔枝也\"自惭形秽\"。
厦门人办喜事,必要\"请\"出同安封肉。那方方正正的五花肉,在蒸笼里\"修炼\"多时,上桌时犹自\"披红挂彩\"。有老饕笑言:好封肉该当\"弱不禁风\",竹筷轻触即\"分崩离析\"。这般形容,倒比那\"入口即化\"更见功力。
延平山中的笋燕更是一绝。将春笋切作\"发丝\",与燕皮共舞,勾芡时宛若\"流云追月\"。老厨人说这是宋代\"山家清供\"的遗韵,我想,这般清雅,确该配上\"曲水流觞\"才是。
至若姜母鸭之醇厚,河田鸡之清鲜,南煎肝之脆嫩,焖豆腐之温润,皆如闽地山水,浓淡相宜。某日见街边老灶前,稚子捧着海碗扒饭,额角沁汗犹自大嚼,方知所谓\"闽味真传\",不过是将山海之馈,化作寻常百姓的\"烟火清欢\"。
愿诸君得闲时,来这\"八闽\"之地,且将舌根浸在清鲜里,把肠胃托付给文火。人生百味,终不如这一碗\"就地取材\"的踏实。
发布于:山西省满瑞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