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停火”传遍世界时,许多人或许会短暂地松一口气,以为加沙地带上空持续了一年多的硝烟终于可以散去。根据新闻报道,在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的调停下,巴以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以色列军队开始从加沙西部撤离,甚至还有200名美军士兵象征性地进驻,似乎预示着一种新秩序的开端。然而,停火刚被提起智选+,就被现实刺破。

协议达成后,以色列方面的表态留有余地。他们声称部队在加沙市停止了进攻,但士兵们依然固守已经占领的阵地。这意味着,以色列的军事力量并未远走,它只是从一种高烈度的进攻状态,转换为一种高度戒备的围困状态。就像一头暂时收拢爪牙的猛兽,依然牢牢盯着自己的猎物。最关键的问题,武装在加沙未来的地位,被搁置了,留待“第二阶段”讨论。而哈马斯方面则斩钉截铁地表示,绝不会放下武器。这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所谓的停火,并非战争的终结,而是另一种形态的对抗。

果然,停火协议生效的钟声余音未了,加沙的街头就上演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据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报道,短短数小时内,多达7000名哈马斯武装人员仿佛从地底冒出,迅速重新控制了以色列军队撤离后的真空地带。他们设立检查站,任命新的军事长官,并向民众展示其依然存在的力量。
这一景象,表面上看是哈马斯在宣示主权,展示其强大的生存与恢复能力。在过去一年的战争中,以色列军方多次宣布已重创哈马斯,摧毁了其大部分地道和军事据点。如果单从以方的战报来看,哈马斯应已溃不成军。而这7000人的集中现身,无疑是对以色列方面战果声明的一种直接反驳。它似乎在告诉世界:你看,我们依然在这里,我们没有被消灭。

但这场“力量展示”,在当时的背景下智选+,却是一次极其冒险的赌博,甚至可以说是一次代价惨重的战略暴露。
要理解这场暴露的严重性,就必须了解加沙战争中的一个隐秘而关键的维度,情报战,特别是围绕“内奸”或所谓“通敌者”的残酷斗争。报道中指出,哈马斯在战争中吃尽了“巴奸”的苦头。一些反对哈马斯的加沙当地武装派别或个人,为了各种原因,选择了与以色列合作,成为了以军的“带路党”。这些熟悉内部情况的人,为以色列提供了精确的情报,使得哈马斯的隐蔽据点、地道网络和指挥人员屡遭打击。

战争期间,哈马斯难以有效肃清这些隐藏的“鼹鼠”。而当停火来临,7000名武装人员从各自的隐蔽点走出,集结、调动、设立检查站和据点时,他们的行踪无疑暴露在了那些隐藏的“眼睛”之下。数十处他们自以为隐蔽的据点、补给站、指挥中心的位置信息,随着他们的活动,迅速被这些内线记录并传递给了以色列军方。
于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幕发生了。停火协议的墨迹未干,以色列战机的轰鸣声就再次划破了加沙的天空。他们似乎“不顾”停火协议,但行动却有着“充分”的理由:这些新暴露的目标是明确的军事设施,对其打击是“自卫”或“防止敌人重新武装”。以军战机根据收到的实时情报,发动了精准的空袭,将那数十处刚刚暴露的哈马斯残余设施悉数摧毁。

从以色列的角度看,这是一次高效的情报作战成果。敌人自己走出了掩体,将软肋暴露无遗,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这非但不是破坏停火,反而是抓住战机,进一步削弱敌人的必要手段。他们声称摧毁的基础设施都与哈马斯的地下网络相连,意在阻止其快速恢复战力。
但从哈马斯和加沙普通民众的角度看,这无疑是停火承诺的背叛。短暂的希望瞬间破灭,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绝望和对未来更大的不信任。哈马斯试图利用停火期重整旗鼓,却因内部渗透问题而付出了惨重代价;以色列则利用停火期的“平静”,完成了一次高效的情报收割和外科手术式打击。

加沙上空的硝烟,并未因一纸协议而散去。在没有真正政治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停火只是一种幻觉,是两场暴风雨之间短暂而压抑的间歇。地下的地道在悄悄修复,心中的仇恨在持续累积,而隐藏的眼睛,仍在暗处注视着一切。这场悲剧,似乎还远未到落幕的时刻。
满瑞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